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年3月,教育部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包括武汉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十所直属高校的总会计师,历时4个月的公开选拔,日前终于有了结果。
从7月29号起到8月4号,教育部公示确定应惟伟、查道林等10人拟担任上述高校的总会计师。这也是继2011年、2012年的公开选拔之后的第三轮竞聘。
近几年高校干部选拔之路回顾:
教育部公开选拔高校校长和总会计师是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扩兵之举,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出台时就强调:要公开选拔优秀人才进学校,要实现教育家办学的理念,高校重要与稀缺岗位的选拔任用也由此拉开序幕。2011年12月21日,教育部公开选拔东北师范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的校长及6所高校的总会计师,2012年12月教育部又面向国内外公开选拔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药科大学的校长。高校总会计师的公开选拔,也是在近年各地高校不断扩张、对于高校账务与债务厘清等专业人才渴求背景的一种折射。
从公开向全球选聘校长到面向全社会选拔总会计师,这一常态化的举措是否意味着我国高校正试图向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迈进?
此轮选拔中,除了教育系统以及各大高校人参与报名,还有不少是来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会计事务所,比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拟任职人选王建鸿,就是在财政部驻湖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工作。大家不禁要问:到底什么样人选可以担任总会计师呢?
刘延平,现任北京交通大学经管学院院长,此次竞选他成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总会计师拟任职人选。这位务实专业的院长热爱本职工作、超级敬业,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他的带领下,全院一起探索的AB轨差异化薪酬聘任考核体系+分院制的模式激活了整个学院的教学潜力。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曾向记者介绍说:北交大经管学院的试点学院改革走在了全国前列。刘延平在当时就谋划了经管学院未来5到10年发展的愿景。
刘延平:从学院来讲,最终结果提高学科质量,其学科建设是核心,但是我们学院的运作运行过程当中,这么大规模基本上疲于行政,没有人想学科建设,通知设置分院首先是加强学科建设,这个我觉得在未来5年到10年会起到明显效果。
高校总会计师的工作并不轻松,众所周知:目前不少高校在负债经营,个别高校的资产负债率竟达到60%到70%,这样的负债率即使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工商企业也已算进入高风险区域,何况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高校。分析原因:一则是原来高校的扩张式高速发展,另一个也是一部分高校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时代要求当下的高校要有既懂教育又懂市场的专业化总会计师,而这一制度也成为现代高校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指导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科学管理。其中,涉及规范和理顺大学与政府、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还涉及到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和改革。
除宏观层面要与政府沟通、与市场接轨,还要求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并有社会的广泛参与;而学校内部的微观层面:还要实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这些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校长以及总会计师发挥重要作用。那么,这种选拔制度是否有助于我国高校更好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呢?
在上海纽约大学首任校长俞立中看来,这种选拔是国家传递出的积极信号,尤其是选聘校长,效果好不好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于所选之人与这所大学的文化是否契合。
俞立中:每个大学都有每个大学的文化,我们除了要吸引有比较新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人之外,也特别需要能够寻找到能够与这所大学文化相匹配的人。
原来高校校长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公选校长的举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来的惯例,另外,我国高校校长多从学术中经选拔,而当下则要兼顾校长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同时,推进校长职业化也能更好地将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分开,让校长能够专心专意做管理。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坦陈:或许当下的选拔模式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但不管怎样公开选拔给社会、给高校师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知情权。
熊丙奇:与以前的这种单向任命不同的是,第一,事先谁来会当校长,以前是不知道的。第二,所有的候选人也都经历了公选委员会还有民意测评的环节,因此至少很认真的思考过,适不适合这个学校,怎样去办好这个学校。第三,在民意测评环节,他向老师或学生进行的陈述,竞选的一个演讲,如果在治理过程中,违背了当初讲的中心,有可能大家就会用这个东西来要求你。
2011年,通过公开选拔,刘益春担任了东北师大的校长。在记者对多位师生员工进行的调查中,大家一致对公选持认可态度,广大师生都觉得,自己的主人翁责任感更强了,有了更多参与权、建言权,共建更美好的师大成了师生和校领导共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