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知识库问答社区实务操作上海最新资讯法规培训信息湖南财政法规税务法规下载区江苏优惠政策政策法规视频
北京财税学院问答区政策交流重庆国税政策地税政策工具黑龙江财税视频法规优惠政策江西政策解读资讯财税学院
首页 > 财税 > 正文

PPP模式伪项目登堂入室 实则让政府背上高息债务

发布时间:2015-01-27 08:57:01发布者:经济参考报浏览量:706
 

 地方官员略知皮毛应对乏术 投资人利用概念后丢下烂摊子

  伪项目登堂入室 滥用PPP恐酿风险

  编者按: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公共设施建设需求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负担与日俱增。为了缓解政府债务压力,推进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市场化,加速我国经济转型,PPP模式已成为必然选择。然而从以往经验来看,在公益和效益的平衡木上,政府和企业如何比肩立足仍面临巨大考验。风险分担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法律制度的设计修缮,将是影响PPP推广成败的重要因素。从今日起,《经济参考报》将连续推出“PPP寻路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PPP大潮扑面而来,但记者在多地采访发现,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PPP模式认识不清、准备不足。陕西一位地级市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说,他们所有对PPP投融资模式的了解都来源于近期的培训班,但对于如何推进这项改革,完全是狗咬刺猬——不知如何下手

  专家认为,对于一些尚不具备PPP思维的地方政府而言,仓促上马项目可能会出现形似神不似现象,此类名为PPP的项目不仅不能帮助政府卸包袱,还将加重财政负担。

  大潮来袭 万亿PPP项目浮出水面

  中央政府的鼓励、地方政府的响应,让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2015年伊始便迅速生长——财政部30PPP项目中第一个签约项目于11日正式运营,八省份近万亿元项目相继浮出水面。

  PPP是指公共服务项目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投资的一整套模式。这种起源于英国的模式,在世界各国普遍推行,涵盖建设-移交BT建设-管理-移交BOT等多种实现形式。

  为加快发挥PPP投融资模式的积极作用,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以来,财政部从制度、机构、项目和能力建设等多方面着手推广PPP模式。20145月,财政部成立PPP工作领导小组,金融、经建、预算、条法、国库、国合等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金融司,统筹推进PPP工作,实现对外一个声音、一个方向、一个平台

  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推介PPP项目。20148月,重庆市召开PPP合作项目签约发布会,集中签约10个项目涉及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20149月,福建省推出491658亿元的基础设施项目,鼓励采用PPP模式。201412月,财政部正式推出首批30PPP示范项目清单,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这些项目集中在污水处理、轨道交通等领域,其中,江苏省以9个入围项目居首,安徽4个项目排第二,河北、吉林、浙江、山东等省份也有项目纷纷入围。

  20151月,河南省公布了87PPP项目,涉及资金达1410亿元。而包括四川、湖南等在内的7省份已公布了469PPP试点项目,共计8223亿元的总投资额。就此,这8个省份的PPP项目规模近万亿元。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PPP研究院理事长郑新立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部署,要求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指出要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这些重大提法,与PPP投融资模式高度契合。

  审计署统计显示,截至20136月底,我国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10.8万亿元,有的地区债务率已超100%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地方政府普遍通过举债弥补资金缺口。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正中说,今年以来我国加大力度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无疑将进一步扩大PPP的融资需求。

  上头热下头冷 地方官员没兴趣没能力

  记者在一些地区调研了解到,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PPP模式认识不清、准备不足、热情不高,甚至疑虑重重,部分地区PPP模式探索遭遇上头热、下头冷贫困地区欢迎,发达地区冷淡等情况。

  在土地收益稳定情况下,我们的公共建设资金比较充裕,所以目前不考虑社会资本参与。我国南方某经济特区负责政府投融资业务的一位负责人说:“PPP算不上什么新东西,多少年前都在做,我们目前土地出让的资金十分充裕,对PPP模式没有需求。

  福建近期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2412.741, -10.27, -0.42%)等领域推出了总额2248亿元的122个项目中,列出总投资1478.6亿元的28个项目开展PPP试点。从这28个项目的分布看,山区、老区、财政困难地区上报的项目多而散,沿海地区的积极性明显较低。平潭综合实验区投融资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这次平潭未上报PPP项目有两方面考虑,一是目前政府的融资渠道尚能满足需要;二是当地对PPP模式还缺乏准备,不敢仓促上项目。

  西部地区一些部门则对PPP模式不了解,认识仅停留在概念阶段。陕西省发改委一位工作人员说,他们最近看了材料才知道PPP的含义,目前对PPP只是略懂皮毛。市县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对PPP更不关心。

  广西一个地级市财政局负责人说,目前一些地方政府之所以对推进PPP缺乏动力,一是怕碰到一些敏感地带和政策盲区,不做没风险,做了就有风险;二是对项目回报率有压力,如果一个项目回报好,地方政府宁愿自己背债来做,也不想让社会资本参与进来。

  专家表示,部分地区在省级层面上对推进PPP模式做出了较宏观的指导意见;一些地方财政、发改委等部门组织开展学习培训。但省级层面和市县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对PPP的认识和准备却各有不同,对发展PPP项目没兴趣、没能力的态度普遍存在。

  名为PPP 实则让政府背上高息债务

  西南地区一个城市1998年用BOT方式建设了一座长江大桥,企业与政府约定20年税后年收益率16%的固定回报,而同期银行贷款年利率才5%,相当于企业坐收20年的高利息,政府却背上沉重债务负担。

  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研究员、中国PPP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建新说:名为PPP,实则让政府背上高息债务;名义上是帮政府卸包袱,实际上由政府兜底,投资者不承担风险。这些都不是真正的PPP模式。

  此外,专家建议,地方在PPP项目推进过程中应厘清前提和边界,进一步转变和完善政府职能,谨防公共利益受损以及灰色交易等问题出现。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认为,类似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自来水处理、道路交通等公共服务设施,有些社会投资者可能会为了逐利,利用自然垄断属性,乱收费、高收费,导致社会不良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政府不能被企业牵着鼻子走,而要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确保公共利益优先。

  需要注意的是,PPP项目大多集中在工程建设领域,资金量大,如果只是进行内部操作甚至听命于长官意志,极有可能产生灰色交易和利益输送。郭建新认为,PPP价格可以在一对一谈判中产生,也可以通过招投标产生,但一般不会像普通商品那样明码标价、公开议价。因此PPP项目需要利用国家PPP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全方位、全流程的监管,谨防滋生腐败土壤。

  疏于监管 PPP滥用或酿财政风险

  PPP模式在带来一定变革的同时,监管环节滞后导致的问题和隐患也逐渐凸显。一些地方在PPP改革中存在政府监管理念不清、重建轻管、角色错位等情况,影响到PPP的推广成效。

  国家开发银行规划局局长蒋志刚在20多年前首次将国外BOT项目文本译成中文。蒋志刚认为,PPP是政企合作,期限很长,现在很多地区出现了很不好的苗头,有的投资人靠私人关系搞PPP,有的PPP项目被投资人当作概念利用后成了烂摊子,有的政府找几家下属国有控股企业搞PPP。推进PPP模式需要建立国家PPP综合服务平台,营造公开、透明、竞争、规范的监管环境。

  北京大学国家竞争力研究院研究员、中国PPP研究院执行院长郭建新认为,兰州自来水污染事件给PPP模式的监管敲响了警钟。PPP模式中社会公益项目的比重很大,而社会资本存在天然的逐利性,因此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能否履行好监管职能尤为重要。哈尔滨市财政局金融贸易处副调研员谢治安说,政府部门对项目准入、运营阶段的监管最重要,处理不当将造成财政风险和公众利益受损。

  作为政府监管的第一环节,在初始阶段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对象准入过滤机制,对顺利运行PPP模式十分关键。专家指出,在PPP模式中,对社会资本的招标不能唯钱论,应选择既具备融资能力,又兼具技术水平、运营能力且信誉好的投资者。财政部门有必要对PPP项目进行长期支付能力监督,防止PPP滥用造成财政风险。

  同时,须加强项目运营阶段监管。PPP项目合同期一般为2030年,其中九成以上时间属于运营期且管理过程复杂,对政府部门进行产品和服务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监管提出了很高要求。谢治安说:“PPP是一场婚姻而非一次婚礼,但目前国内PPP项目在漫长的运营期间疏于持续监管的现象较为普遍,问题多发,这与国外大量人员从事运营,建设和运营并重形成反差。

  (本版稿件除署名文章外,均由记者任鹏飞、强勇、夏军、毛伟豪、王凯蕾、涂洪长、姜辰荣、何宗渝、何伟、汪伟采写)

友情链接合作伙伴

[黑龙江省国家税务局][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