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物 > 正文

王炯 东吴基金转型阵痛 核心人员出走 三剑客失色

2013-12-09 14:11:09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东吴双动力、东吴进取策略、东吴行业,三年前,名噪一时的“东吴三剑客”为东吴基金争了不少的光,用“夜空中最亮的星”形容几年前的东吴基金一点都不为过。

如今,“东吴三剑客”集体黯然失色,其中东吴行业轮动今年以来净值增长为-19.03%,业绩排名同类基金末段。在经历了管理层核心人员剧烈动荡之后,东吴基金的管理规模也缩水近三成。

“三剑客”失色规模缩水

2012年9月,东吴基金创始总经理徐建平离职,随后东吴证券原副总裁任少华接任总经理一职,任少华的继任被业内人士看做是一次临危受命。上任之后任少华提出了“谋求绝对收益、不追求规模、不盲目冲量”的发展方针。

然而,在当前激烈竞争的行业环境下,新的发展方针对一家中型基金管理公司而言策略上并无大的错误,但结果却有些许尴尬。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末,东吴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42.49亿份,为公司成立以来的峰值。而任少华接任时去年三季度末东吴基金的份额规模仍旧达到140.30亿份。但截至目前,在今年新成立3只基金的基础上,东吴基金最新规模下滑至105.52亿份,一年缩水近三成。

规模缩水并非东吴基金现状的全部,“谋求绝对收益”效果不佳或许才是最痛。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东吴基金旗下8只偏股型基金今年以来有2只产品贡献“负收益”。

曾经的“三剑客”之一东吴行业轮动更是取得-19.03%的净值增长率,位列同类531只基金的第522名;其他实现正收益的产品中表现最好的东吴新产业精选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32.02%,但在今年同类产品动辄50%以上收益表现中并不出彩。与业绩表现不佳相伴相随的是东吴基金偏股型基金规模的缩水,今年以来东吴行业轮动的规模已缩水8.37亿份,东吴价值成长也缩水7.22亿份。

东吴基金旗下唯一的保本型基金同样遭遇滑铁卢。统计显示,东吴保本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为-3.26%,位列所有35只保本型公募产品的第34位。债券型基金表现同样乏善可陈,在同类359只债券型基金中,东吴基金表现最好的东吴增利A今年以来的业绩位列第175名;东吴货币则位列171只同类基金中的第167名,同样排名末段。

核心人员流失

业绩表现不佳背后,是东吴基金核心人员不断流失。业界普遍认为,这已经成为东吴基金忽然“沉沦”的关键因素。

“其实从今年A股市场的行情表现来看,如果王炯还在东吴基金,其表现可能依然会让人眼前一亮。”上海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王炯时代的东吴基金就以偏防御的大消费概念为主,今年的A股市场显然更符合王炯的风格。”

上述业内人士的分析或一语中的。去年8月底,东吴基金原投研核心人物、投资总监王炯宣布离职,她曾带领东吴基金旗下6只偏股型基金中的4只进入同类基金前20名,这位关键人物的离开一度成为业内“东吴不再”观点的源头。而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王炯离职之后一直在家休息,重返东吴基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近一年以来,离开东吴基金的核心投研人员并非只有王炯。基金经理吴圣涛投奔兴业全球基金,王少成转任交银施罗德基金,多位“老将”的离开,让曾经的明星公募投研团队“伤筋动骨”。

投研团队核心人物的出走也并非东吴基金人事动荡的全部。去年9月份东吴基金原总经理徐建平离职,随后12月份公司原督察长吴威离职;今年4月份,东吴基金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胡玉杰因个人原因离职,而胡玉杰同样是伴随着东吴基金从零开始到百亿规模的“元老级”人物。

“公募基金的关键是人才,核心人才流失无疑是近两年东吴基金表现低迷的关键原因所在。”上述公募基金人士称,“而管理层动荡虽然是大股东单方面原因所致,但对于一家公募基金而言,这种高层动荡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人事变更,接任者要想将一个全新的团队打造成熟需要很长的时间,目前东吴基金无疑就处于这样一个转型期。”

(责任编辑:洛熙)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