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8年之久,《首都经济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始终不见真身,其中的复杂被专家称为“最难编制的区域规划”。
近日,河北媒体报道称规划有望今年出台,并称最终方案将采用“1+9+3”模式,即北京+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衡水、沧州、石家庄+天津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衡水、沧州、石家庄为最新被纳入的3个城市。
昨日,《第一财经日报》向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发改委相关人士求证此事,两部门人士均表示规划尚无明确出台时间表。国家发改委人士称,根据国家部署,今年确实有所提速,报道中提到的被纳入3个城市也确实在去年递交了材料,但最终具体方案还未定下来。
该人士称,之前对于首都经济圈从经济角度研究得比较多,现在更多的还是从交通角度来考虑协调。
今年6月,河北省与北京交通部门签订加快建设大外环高速公路的合作框架协议,这将为涿州、廊坊、大兴、通州、三河、平谷等重要城市和城镇的未来发展打通血脉,为城市的均衡发展奠定交通基础。
难产的规划
“首都经济圈规划难出台最关键的原因在于难以协调‘两强一弱’的博弈。”发改委下属机构一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京津冀三地各自规划早就上报,但根本无法完全协调。
早在2004年,国家发改委就启动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这个过程中,“2+5、2+8、2+11、1+6+3”等模式层出不穷。近年较为主流也是支持率较高的是“1+6+3”模式,即北京+河北的张家口市、承德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秦皇岛市+天津北部的宝坻区、武清区、蓟县。但即使是这个方案,三地也有所不满。
“北京想往河北舒缓压力,但又不希望失去屏障;河北希望纳入更多的县市以享受首都利好。而北京、天津两股强大的势力又不可避免地在进行角力。”上述专家称,区域发展的失衡导致各自制定方案的方向差异很大。
2011年,“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被明确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和编制工作被明确提上议事日程。
但即使是板上钉钉,业内还是存在许多不同的意见。
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牛凤瑞为代表的专家认为,三地通过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只要规划合理、实施到位,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
但部分专家接受本报采访时却认为,北京、天津作为重点特大型城市,应该站在国际视野上,坚持“轻装上阵”。同时,这些专家认为周边地区的开发可能使北京失去屏障,导致本就紧张的资源和环境更加恶化。
有意思的是,记者此前了解到,河北省政府建立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措施,特别强调“绿色”二字。
交通一体化亟待建立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尽管经济圈规划还未现身,但各大开放商近几年已经在可能纳入“圈内”的地区开始了圈地争夺战。与此同时,以燕郊等为代表的“睡城”发展迅猛。
记者梳理发现,随着规划的提速,知名地产商纷纷加入争夺战。2012年恒大地产进驻沧州,建设其在沧州的首个商品房项目——沧州恒大城;同年,保利地产也开始其在石家庄的开山之作保利花园项目;今年7月,中国交建以3.5亿元拿下石家庄自强路30.05亩地块,正式进入石家庄市场。
与此同时,一批产业新城也在崛起,以固安工业园为代表的一批高新园区初具规模。而为了更好地享受北京的辐射,固安已经做了十年的精心筹备。
尽管开发商一再渲染新区各种利好,但交通不便仍使许多考虑置业的人处于观望状态。
“建立经济圈,畅通的交通是基础。”前述国家发改委人士介绍,目前最需要重点打通的是与河北省各市县的互通。近期,有关部门将重点关注大外环的推进情况,同时着力于北京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的连接,大幅向周边城市以及整个经济圈延伸与扩散。
事实上,经济圈的交通一体化并不止于此。记者此前从北京交委了解到,包括城铁、市郊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的对接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
城际铁路方面,将增添涿州—北京新机场—廊坊—北三县(三河、大厂、香河)—首都国际机场/顺义城际铁路路线,实现城际铁路间的互连互通。另外,城铁通往燕郊、廊坊等地也属规划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