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不该推行城镇化?

2013-12-05 11:28:00来源:和讯理财

在近日召开的重要会议中,管理层分析研究了2014年的经济工作。其中,会议明确提出,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重要性内容。

事实上,城镇化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早在2000年的时候,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内容中,城镇化一词被最先采用。而在去年,即2012年颁布的《促进城镇化建设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初稿,也明确强调未来国家对城镇化建设的规划性内容。在该规划中,提出了将在未来10年拉动40万亿的投资。根据规划的目标,未来将涉及20多个的城市群以及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可见,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城镇化建设将深刻影响着中国。

不可否认,经过了35年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得到了迅猛地增长。按照不完全的数据统计,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7.9%,而如今却达到了52.5%的水平。至于更具权威性的户籍城镇化率,当前中国该数值的水平也上升至35.27%。不过,针对上述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如下的问题。

第一、我国整体的城镇化率依然与发达国家甚至是世界的平均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以城镇化率为例,以欧美部分发达国家为例,其城镇化率平均值高于70%。该数值也远高于当前中国52.5%的城镇化率水平。若以户籍城镇化率为例,当前世界户籍城镇化率的均值为52.5%,该数值也高于国内35.27%的户籍城镇化率。

第二、当前国内农村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依然较低。按照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显示,当期全国总人口为13.705亿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亿人,而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亿人。该数据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07亿人,乡村人口减少了1.33亿人。然而,根据近几年的数据监测显示,2010至2012年间,全国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为2505万人,年均落户数仅为835万人。

第三、在城镇化率迅速提升的同时,相关的保障体系却没有得到充分地发展。近十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提升了13.46%,落户城镇的人口增加了2.07亿人。可是,在城镇化率持续飙升的同时,作为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保障、户口、就业等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地解决。有数据统计,当前近2.6亿农民工没有户籍,而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放心保)以及工伤保险的占比分别为14.3%、16.9%以及24%。针对上述问题,实际上国家也在努力推进。然而,由于多重阻力的干预,相关的配套措施也必将牵涉部分利益者的切身利益,而前期反复强调的落实相关保障性措施也成为了空谈。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社会存在着一个更加令人担忧的问题,即土地城镇化远快于人的城镇化进程。除了上述提及的户籍城镇化发展缓慢、相关的社会保障体系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城镇人口数量等因素外,地方的强行干预也成为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阻力。

近几年,部分地方强征农民土地、强拆农民建筑物等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更有评论认为,大力发展城镇化实质上是为地方拆迁征地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值得关注的是,在刚刚结束的重要会议上,破除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释放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发展目标。然而,在未来农村潜在的经济发展动力得以释放之际,一系列可能发生的漏洞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当前,很多地方严重依赖着土地财政,而地方的土地收入又深刻影响着房地产市场。根据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达到15493宗,土地出让金高达1.13万亿,同比增长60%。而以重点城市北京的数据为例,今年以来北京的土地出让金已经突破了1653.64亿元,创出了历史新高,全年或将突破1800亿元的水平。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地方出于偿还地方债务以及政绩追求的考虑,或许打着大力发展城镇化的口号来完成上述的任务,最终导致城镇化的扭曲性发展。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是值得认可的。但是,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谨防部分地方借助城镇化来满足自身政绩的需求,进而扭曲了新型城镇化中“发展人的城镇化”的核心。

(责任编辑:洛熙)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