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民生体育、全民健身意识的兴起,体育场地、场馆以及相关设施成为制约瓶颈。对此,著名体育学者、江西财经大学副校长易剑东教授建议,可以允许地方政府给予部分体育税收优惠,从源头环节鼓励体育场地、体育场馆扩大开放。
22日,易剑东教授在他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09ZD&054)(以下简称《研究》)结题报告会上指出,当前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难题,就是体育产业相关政策死板、税费过于沉重。《研究》对“体育税”等相关优惠政策进行了分析,认为通过运用税收、金融、保险等相关政策杠杆,能够促动体育产业加速发展。
《研究》经过3年多的国际经验调研和国内实证分析,对我国体育产业的政策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从“新兴产业”向“战略性产业”的转变的重要理论依据,也是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的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政策转型的重要支撑。
易剑东援引备受关注的游泳池水质问题作为例子。每年夏天都有许多城市居民投诉游泳池水质,批评经营者不换水、水循环系统成为摆设、放入过量消毒粉等问题。但是,我国游泳池的用水属于工业用水,价格每吨5元到7元不等,标准的游泳池大约是4000立方米,仅换一次水的成本就是2.8万元,还不包括电费、人工以及消毒药品的费用。对于经营者是很大的负担,不得不采取猛添氯化消毒剂等等各种手段来降低成本。
“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提供优惠,对游泳池用水的行政收费按照每吨3元左右的生活用水标准,标准游泳池的成本就可以降到1.2万元左右。对于两者之间的差价,可以用相关税收收入、公共财政等进行补贴,”易剑东说。
对于当前国内大量场馆利用率不高、开放性不足的问题。易剑东认为这是我国在建设体育场馆初期,没有广泛征求意见、参考国际经验,盲目求大求全,只考虑到了建设成本而没有考虑到经营成本。至于如何解决体育场馆的“困局”,易剑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进行调节,他举例说,美国建设体育场馆的成本历来都是由场馆所在地的纳税人承担,而场馆的运营费用也由地方政府财政给予支持。
易剑东说:“虽然‘体育税’对于促进我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有着立竿见影的效应,但是考虑到税收涉及到的是财政、税务、体育等一系列行政部门协作的问题,如何践行还值得深入研究。”
《研究》中明确提出了体育产业为“国家战略产业”的性质,并逐步向“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六域”嵌合的思路,主张建立体育与文化、休闲、健康、旅游、娱乐等六个产业领域的联动机制,协同发挥政策效用。
《研究》还提到了“三业”顺合,建议对经济中的体育产业、就业市场中的体育职业、以及高等教育中的体育专业之间的顺应和匹配,充分放大高等教育的经济策动力;并提出了“三地”融合的概念,建议将体育用地与居住绿地、公园绿地进行协整,最大限度的发挥绿地的休憩性功能,助力中国生态城镇化、功能城镇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宸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