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要求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造船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开展化解工作。其中钢铁产业作为产能过剩大户,未来3年将压缩8000万吨产能。
产能过剩早已不是新鲜现象了。以钢铁业为例,尽管10多年来国家对产能一压再压,但最终每次都是越压越多,结果从2003年的3亿多吨,增至2012年的9亿多吨。如今中央再次部署治理这个痼疾,显示出因财税分治而伴生出的地方政府目标错位、政策取向自行其是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冲撞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因此必须对中央与地方分税体制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以使中央与地方事权与财权相协调,消减地方政府只打小算盘的经济诱因。
为什么产能越压越多?在日前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负责人就钢铁产能分析称,“中央审批管住了,但地方为追求GDP、税收等政绩,还有大量违规项目上马”。
不仅在项目上马时“君命有所不受”,上边喊压、下边暗纵,而且对亏损的项目,地方政府还逆市场原则而行,不惜动用巨额财政予以补贴。如重庆市政府补贴重庆钢铁公司,一次就补30亿元的大手笔;辽宁的凌源县虽然是一个小穷县,一年也补贴其钢厂3亿元。于是奇怪现象发生了:不管钢材价格怎样下滑、不管企业生产越多亏损越大,地方政府都要企业开足马力、不得减产。
这还是小问题。实际上,地方政府自行其是的倾向,在事关国计民生的房地产领域,已经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不管中央如何三令五申,不管9部委发文之后国务院再发禁令,国务院“六条”之后再增加为“八条”,甚至老“八条”之后再续新“八条”,等等,结果还是四处频繁拆迁卖地,造成房价涨势冲天,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怎么也挤不掉。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许多人士提出让地方政府退出市场、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化解产能过剩的主张。但是,国有资本退出上述各类产能过剩的产业,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毕功之举。众所周知,这些产业不仅规模十分庞大,而且都是国有资本主导的产业,国有资本瞬间大规模退出,谁来接盘?贱卖国有资产、权力寻租的弊端怎能不随机丛生?而且即使地方政府退出市场了,但其收税的渴望也会驱使他们继续以公共资源资助本地其他的企业以扩大税源。
地方政府之所以乐于直接经营企业,固然是出于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就业机会,局限于一时一地而言是正当的,但就全国棋局而言,目标取向不尽一致的弊端已经暴露无遗。这使得退出市场十分困难。地方政府即使退出市场,不再直接或间接上马和经营项目,但在中央地方分税体制背景下,其本位主义的倾向却不会隐退,最大限度扩大发展本地GDP以增加本地税源的利益格局,却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这就要求必须尽快着手调整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关系,扭转自1994年中央地方分税改革以来“财权上移,事权下移”、中央与地方财政“反向剪刀差”的趋势和现状。目前地方财政窘促,地方债台高筑,即便让它放手企业,却难以遏制它大规模圈地卖地。与此同时,也要改革地方官员的政绩考评机制,摒弃GDP考核至上的旧制,代之更科学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