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楼继伟近期的一系列表态说明,关于财税改革,中央高层可能已经有了路线图。
间接税为主不变
在最近一次接受中央媒体采访时,楼继伟对于税制结构给出明确表态,“中国不会取消间接税”,同时楼继伟强调,“未来税改,直接税为主不是方向,公平有效简洁的税制结构才是方向”。
此前学界较为一致的意见是认为,中国的税制结构中,直接税比重过低,间接税比重过高,应该尽快开征遗产税,调整个税方案等直接税税种,下调流转税比重。
楼继伟在采访中给出了我国要以间接税为主的理由:间接税是在交易环节征税,容易被交易双方接受,税源相对稳定。直接税对企业和个人收入直接征税,实际操作更困难。同时他也表明,中国直接税比重低是事实,未来改革会增加直接税比重,但间接税为主的结构不会变。
在7月份参加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时,楼继伟曾发言称,完善税收制度,构建地方税体系,重点是推进增值税实现完全转型,将增值税推广到全部服务业,把不动产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这项工作预计在一两年内完成,预计减税9000亿元左右。
最近一次访谈中,楼继伟再次重申将争取2015年全面完成“营改增”的目标,有关铁路和邮电通信业的试点方案正在积极准备中,下一步将研究未纳入试点范围的其他服务业的改革方案。
中国社科院战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认为,根据国际惯例,最后进行改革的行业一般是金融业和农业,但完成“营改增”更重要的是看实际改革效果。
“营改增”进行过程中,地方与中央对于增值税收入分成采取了两种措施,未改的部分中央和地方仍按75:25分成,已改部分归还地方。但学界一致认为两套分成方式不可持久,未来改革完成后,分成比例将重新调整。
收权思路清晰
此外,“营改增”对地方收入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上下级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矛盾。对此,楼继伟在7月份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谈及财税改革,说到的第一点就是,调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适当增加中央政府的支出责任,保障市场更加统一、公平和基本公共服务的全国均等化。
学者认为楼继伟此番透露出的“收权”思路较为清晰,“中央将承担更多支出责任”,意味着中央将上收部分事权。但对事权如何划分,学界意见尚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根据楼继伟的表述,首先可被上收的事权应该包括基本养老和社保。
此外,楼继伟在S&ED期间还提到了加快预算制度改革,此项改革也被学界认为是财税改革首先应推进的部分。楼继伟在谈及预算改革时,尤其提到各界关心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他说要“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
在最近的访谈中,楼继伟更为详细地解释了“地方债务管理制度”:对于地方债首先要“规范”,地方发债只能用于建设性支出,不能用于“吃饭”和经常性支出;对地方债的偿还问题,有原则地进行区分:公益性的地方债要逐步用公共财政收入偿还,有收益性的资产,要用收益偿还,还要加强管理。
杨志勇认为,此番表述暗含“地方可以借债”的意味。据悉,按照目前执行的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地方政府并无举债权。杨志勇表示,未来,允许地方政府借债将会逐步开放,但不会立刻全部放开。而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难点一是2011年后没有公布过地方债务详实的数据,其次是如何界定“公益性”和“收益性”资产,由谁来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