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 正文

多地申报营改增全国财政收入目标将下调

2013-07-22 14:44:14来源:中华财税网

  继营改增地区普遍降低财政收入后,更多的省份开始申请加入试点。

  本报记者获悉,近期已经有湖南、江西、陕西等地将2013年的财政收入指标,分别比2012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分别为12%、15%、16%。

  导致如此的原因,与这些省份已经和正在上报营业税改增值税有关。

  湖南省财政厅厅长史耀斌在1月15日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财政工作还存在一些收入增长后劲不足、支出结构调整难度较大、收支矛盾有待进一步缓解的困难和问题。

  他指出,2013年财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积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湖南已经向国务院提出试点要求。山东、陕西、江西、四川等地也有类似表态。

  地方降低财政收入目标,可能也使得全国的财政收入目标下降。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目标是9.5%,总额是113600亿元。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11721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35亿元,增长12.8%。全年超收3600多亿,这与过去往往超收上万亿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2013年财政收入下调1-2个百分点的可能性很大。目前不少地方将财政收入目标与GDP同步。接近财政部的专家对于2013年是否将财政收入目标设定为7.5%,与GDP一样,不置可否。

  地方加快申请营改增

  本报记者获悉,目前山东、湖南、江西、陕西、四川等地已经明确表示已经或正在申请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

  其中,除了湖南省1月份的财政工作会议明确已经向国务院申请营业税改增值税外,同月召开的陕西财政工作会议上也表达了类似的说法。

  陕西省财政厅厅长张社年提出,2013年将要突出抓好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31个重点镇的财政体制和扶持政策。

  此前,2012年12月30日召开的江西省财政工作会议也透露,江西已经向财政部提出申请营业税改增值税,要在2013年实施该项改革。

  截至目前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只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厦门、深圳、广东、福建、安徽、湖北11个省市。主要在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税率实施6%-11%不等,低于此前基准的17%增值税税率。

  比如山东、辽宁地税局已经对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测算完毕。之前四川、内蒙古、陕西也提出和着手部分类似测算。更多的地区,比如河北也正在做加入营改增的研究。

  辽宁测算发现,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全省全口径税收收入将减收43亿元,其中地方财力减收29.65亿元。北京测算认为,在试点营改增之后,北京每年总减收约165亿元。

  目前财政专家普遍预计如果今年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扩大一倍范围,达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预计全国可减税1500亿-2000亿。这仅仅相当于2012年11月1个月国内增值税2205亿元的额度。目前尽管江西、湖南、陕西将2013年的财政收入目标分别下调一个百分点,不过由于财政收入有价格因素,仍一般高于GDP。

  财政部财科所一位专家指出,2013年的财政收入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表现很复杂,但是否需要下调到和GDP一样的数字,仍难说。

  全国财政收入将下调

  地方申请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加上国家今年将选择部分行业实施营改增,同时扩大行业试点,使得全国的财政收入目标有望下调的压力加大。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认为,2013年财政政策比上一年扩张是肯定的,其中财政收入可能降到个位数,这与过去百分之十几到二十几的增速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而支出增速不可能有明显下降。

  2012年全国公共财政支出125712亿元,比上年增加16464亿元,增长15.1%。支出超出收入8500亿元,超出年初预定的8000亿预算赤字。

  具体2013年的财政收入和赤字数将在2013年3月5日的人代会上公布。目前各方认为2013年赤字率加大,财政收入目标降低的可能性加大。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唐建伟指出,2013年全国的财政赤字有望达到1.2万亿,比2012年的8000亿元而言,无论是总数还是赤字率都会增加,赤字率应该在2%-3%,仍位于警戒线以内。

  财政收入目标到底调到多少存在争议。此前2009年财政收入增长目标为8%,与经济同步。但2006年至201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11.2%,同期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1.3%,高于GDP增速。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曾表示,GDP与财政收入难有一一对应关系。唐建伟认为,即使降低财政收入目标,其实最后仍可能被超过。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近期指出,今年财政赤字肯定会超过去年的10700亿元,另外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内容,2013年实施结构性减税,以及增加支出将是重要内容。只不过,2013年的增加支出,特别是投资,主要在惠及民生等方面,而不是重复建设的基础投资上。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