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进口大豆达国产5倍左右 低关税造价格优势

2013-07-05 09:44:37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以美国大豆为代表的海外大豆,过去30年在中国市场厉兵秣马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国产大豆要正面迎战并不容易 ]
  美国农业部最新的预测报告显示,2013/2014作物年度,中国进口的大豆将达到6900万吨,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约1000万吨。
  中国现在每年进口的大豆是国产大豆的5倍左右,这是一个令国人尴尬的数字;30年前,中国大豆还是自给自足,不时出口。中国大豆近年来不只是因为价格太高失去市场,以美国大豆为代表的海外大豆,过去30年在中国市场厉兵秣马形成的综合竞争力,国产大豆要正面迎战并不容易。
  美国大豆的竞争力,首先是价格便宜,价格便宜的背后是进口到中国的关税极低,只有3%左右。
  一位资深行业人士对《第一财经(微博)日报》记者表示,3%的低关税水平与中国大豆业十余年前的弄巧成拙有关。
  1995年前后,中国大豆的主产区黑龙江大豆减产,当时有关方面提出黑龙江生产的大豆只能用于当地加工。这成为进口大豆贸易的发令枪。一些当时在经贸部招商引资努力下来华投资大豆压榨行业的外国企业,由于布局在沿海,遇到前所未有的大豆供应压力,企业生产难以为继。
  上述人士说,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建厂之前,招商部门曾经许诺“中国有丰富的大豆资源,大豆原料供应有保障”,这时候黑龙江大豆不能出省,上述企业便向经贸部打报告要求获得国内大豆供应,或者从国外进口大豆用于压榨加工。1995年前后,大豆进口还属于进口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3%,否则在100%以上。面对外资企业的进口要求,当时有关方面决定,大豆进口合同视同进口配额,按照3%关税进口。这也是后来中国入世谈判中,外方要求维持大豆进口现行管理制度的依据,即低关税,无进口配额管理。
  作为壁垒的关税突然大幅降低,让海外大豆及其相关产品大量涌入国内。美国农业部的历史数据显示,1994年10月到1995年5月,美国出口了22亿磅的大豆油,其中12亿磅出口到中国,中国占比超过50%,往年中国占比最高仅有11%,中国市场是当年美国大豆油出口的主要“功臣”。
  中国进口大豆的低关税做法持续至今,让海外大豆价格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站住脚,价格优势只是一方面,美国大豆业与中国养殖业的深度捆绑,是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得以不断扩大份额的另一个重要基础。
  1982年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开设办事处,这个协会的有关人士介绍,当时美国大豆出口协会派出技术专家开始深入研究中国养殖行业,发现生产效率低下,根本的原因是饲料。虽然中国盛产大豆和玉米,出口换汇却是主要目的,如何高效地使用大豆,促进养殖业效率的提高并非重点。当时中国的饲料工业也才刚刚起步,饲料中豆粕的使用量还很少。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中国饲料企业和养殖户中间大面积推广“豆粕玉米型动物日粮”,通过养殖试验,让从业者亲眼目睹这一饲料配方的优势,“豆粕玉米型日粮”一直到今天仍为饲料和养殖行业普遍使用。
  在鱼粉还是生猪特别是家禽饲料中主要蛋白原料的时候,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又在养殖企业和饲料企业中推广“无鱼粉配方”,用豆粕替代鱼粉,既大幅降低饲料成本,又改善了畜禽产品的品质,还保护了海洋资源。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后来在中国饲料企业特别是养殖企业中推广“全脂大豆”的加工和饲料技术,满足动物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和能量的需要,提高了养殖效率,也丰富了饲料企业的产品线,提高了饲料和养殖企业的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大豆的需求。
  饲料主要由玉米、豆粕以及鱼粉和一些添加剂构成,豆粕作为动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摄取的主要来源,单位占比为25%左右。1991年至2008 年间,中国饲料产量由3570 万吨增加到1.37亿吨,预计2015 年中国饲料需求量达到2.17亿吨。这意味着,只要中国养殖业继续增长,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总有一席之地。
  美国大豆协会1982年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时候,中国还是世界主要的大豆和豆饼出口国,在国际市场和美国大豆产业是竞争的关系。到中国这个竞争对手国家来设立办事处,推广美国的大豆和大豆产品,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有关人士回忆,经过激烈辩论,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农场主代表们意识到,中国人口众多,当时改革开放处于最初的阶段,中国的动物养殖水平很低,中国的饲料工业还刚刚起步,未来的市场前景广阔,可以通过推广豆粕的使用,扩大中国国内的豆粕需要,既满足了中国经济发展自身的需要,又为美国大豆产品拓展了国际市场的空间。
  但是有一点可能出乎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意料,在美国人打开中国市场后,巴西大豆正在后来居上。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报告显示,2013/2014作物年度,巴西将出口大豆4150万吨,超过美国对外出口的3946万吨。

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全部评论

    沪ICP备1102267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