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曾经7日年化收益率高达7%甚至8%的互联网理财“宝”们收益率全线下滑,跌回“5”时代。相比而言,逢一季度末揽储压力上升,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小幅回升,反而把理财“宝宝”们的风头压过去了。
细心的投资者都能发现,每到月末、季末、年末,银行总要上演一场揽储大战,通过各种方式留住存款,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之下,银行留住钱的压力更甚以往。
这个季度末也不例外。
今年春节过后,市场上的银行理财产品曾经出现过一波收益率普遍跌至6%以下的走势,让不少投资者觉得银行理财产品的吸引力明显不如春节。但近日,银行理财产品又“满血复活”,大幅攀升。
余额宝荷包每天少了好几块
这几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低至5. 4%,与高峰时的7%相比,身上的光环消退不少。
一直用货款买余额宝的淘宝店主张小姐坦言,余额宝推出之后,她一直把货款存在余额宝账户里,每天都有十几块钱进账。不过现在,眼见着余额宝收益率越来越低,每天荷包收到的钱都少了3块多,而她身边的不少朋友甚至把余额宝里的钱取出来,买了银行理财产品。
除了余额宝之外,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也都遭遇滑铁卢。
根据3月2 8日互联网基金收益播报,包括余额宝、理财通等在内的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均跌破5. 5%。按照此前支付宝方面对余额宝收益情况的披露,余额宝自成立日到2013年12月31日,年化收益率为4.9%。“我们预估,余额宝长期的收益也会在这一收益水平上下波动。”支付宝方面称。
对此,中国银行理财经理王女士告诉记者,互联网理财产品挂钩的是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会随着市场上资金面的宽松程度而变化,目前市场上资金相对宽松,所以货币基金的收益自然下降。
另外,进入3月以来,互联网金融一直风波不断,除了叫停扫码支付业务、给第三方支付机构限额等,近期最受关注的还是四大行和阿里的纷争。尤其是3月22日起,四大行开始陆续调低快捷支付转账额度。
而且,目前3家国有大型银行总行均不接受各自分行与余额宝旗下天弘基金为代表的各类货币市场基金进行协议存款交易。
因此,有业内人士称,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监管加强,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率恐难现曾经的高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进“6时代”
农历新年之后,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开始缩水,但近期恰逢一季度末,揽储压力致使银行再次推高理财产品收益率。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了6%,更有百万元以上申购门槛的年化收益率可达到6.7%,大有收益率“复苏”的迹象。银率网分析师殷燕敏表示:“在市场流动性偏紧的宏观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的季末效应再次显现。”
记者走访北京多家银行发现,虽然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没有年末高,但是部分同等期限和起购金额的产品确实出现了预期收益率上升的情况。以某股份制银行发售的一款86天、30万元(含)起购的理财产品为例,上一期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 9%,这一期收益率已经调到6%,提高了0.1个百分点。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一款贵宾客户100万元(含)起购、174天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6.5%,也比上一期提高了0.1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营业部客户经理刘女士表示,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大多投资于债券或是国债,因此能保证较高的收益率。
面对高位的银行理财产品,工商银行理财师提醒投资者,尽量选择募集期较短的理财产品。由于投资者自购买理财产品之日起,资金就会被锁定,如果产品募集期太长,那看似较高的收益,其实就被分摊了。
投资不要只关注高收益
银行此时推出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很容易让人与步步下滑的“宝宝”大军联系起来,央行频频设限,也让不少市民对互联网金融的信心受到影响。不少市民都有疑问,理财产品和余额宝,选择哪一个好?
对此,中国银行理财师陈胜权认为,目前来看,不少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比余额宝等互联网理财产品高一点。但是在起点上,互联网“宝宝”要低很多,基本上一元起售,而银行理财产品至少是5万元起售。所以,选哪个,要看个人的资金额与需求。“如果手头资金不多,又想要灵活性,就选择互联网理财;如果资金比较多,追求安全性和整体规划,最好是买银行理财产品。”他建议,这个时候,锁定一到两年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也会比较划算。
也有理财师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1- 3个月委托期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选择立刻可取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因为涉及到的不仅是流动性的问题,还有安全性问题。
“我其实不太推荐余额宝,除了技术上的风险,还有投资策略上的风险。余额宝几乎所有资产都用来购买银行存款,如果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根本没法赎回。” 兴业银行(601166,股吧)资产管理部高级投资经理曹宇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余额宝购买银行资产的银行资质也并非最优秀,否则不会给出那么高的价格。从长期来看,互联网理财产品无法延续之前的高收益,几乎成为业界共识。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正在回归,但业界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安全性的担忧也一直没有消除。
另外,本刊特约理财专家提醒,投资者不要一味追求收益率。无论是银行还是基金机构,在发行理财产品时,标示的都只是预期收益率,有些能实现,也有不少理财产品实际上并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率。所以,购买时要看清楚投资标的、银行规模、品牌等,综合考虑投资收率和风险。
超高收益率为哗众取宠
如果说年化收益率突破6%的理财产品的出现,是银行意欲收复“失地”,那么预期年化收益高达11%的理财产品,则有点哗众取宠的意味。
资料显示,招商银行某股票表现联动理财产品,委托期限74天,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11%,100%投资于某股票相关的衍生产品。根据产品说明书,如果标的股票收盘价期末价格大于期初价格的118%,则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1%;若股票收盘价期末价格小于等于期初价格,则其年化收益率仅为4%。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这款产品,能拿到最高年化收益率的可能性有多大?
兴业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投资经理曹宇表示:“根本不可能拿到11%的年化收益率,如果它拿到了,别人还怎么做?”
(责任编辑:洛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