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央行行长周小川、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证监会主席肖钢、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央行副行长兼外管局局长易纲出席“金融改革与发展”专题记者会,阐述当前热点问题与改革目标,我们从中挑选了六大关键词,解读监管层的深意,厘清改革的障碍。
周小川(央行行长)
关键词:存款利率市场化
目标:最近一两年完成实质上的存款利率放开。
进展:经2013年两次“钱荒”,绝大部分银行存款利率上浮至上限。与此同时,银行主要通过收益较高的理财产品拉存款;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某种程度上已完成了存款利率市场化。
解读: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
由于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存贷差,放开存款利率限制将直接冲击银行利润。
因此,银行对于放开存款利率的抵触,要远远高于对放开贷款利率的态度。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最具有实际意义、最为关键的一步,但同时也是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不过,存款利率的变相市场化过程,其实早就开始了,即购买各种可以替代存款的投资产品。银行的理财产品、基金公司的各种货币基金和短债基金,保险公司的短期理财型保险产品和信托公司的滚动型产品,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它们风险可控,在一定程度上已替代各种期限的银行存款。
那么中国距离完全的存款利率市场化还有几步呢?
简单可划分为三步走:放开大额存单利率、放开长期存款(5年以上)利率、放开中短期存款利率。
易纲(外管局局长)
关键词:简政放权
目标:在外汇管理上,强调五个转变:从重审批转变为重监测分析;从重事前监管逐步转变为重在事后的管理;从重在管理行为转变为对主体进行监管;从有罪假设转变为无罪假设;从正面清单转变为负面清单。
进展:实施五个转变后,收到了积极效果:第一,便利贸易、便利投资。企业办进出口收付汇的业务,原来办一笔业务平均时间要20多分钟,现在不到10分钟。同时,简化了服务贸易的外汇管理,使服务贸易的收付汇办理时间从每笔20分钟缩短为5分钟。
第二,在资本项下,通过简政放权,特别是对外债、直接投资和境外直接投资的简化,稳步推进了资本项目的可兑换。
第三,减少了70%行政审批的项目,提高企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解读: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而是“放”和“管”同时都要抓:在方便企业、减少审批的同时,更要加强监管。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各种各样的跨境资金的流动性风险还比较突出,所以在便利化的同时,还要注重防范风险,加强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肖钢(证监会主席)
关键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目标: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股票市场;进一步深化债券市场的改革;进一步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大力发展私募市场。
进展: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已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今年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到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解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意义在于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换句话说,让更多金融资源交给资本市场去配置,同时提高市场效率。2013年“钱荒”,其实就是,长期以来银行间接融资压力大,资金错配的危机总爆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资本市场尽快发挥作用,缓解银行间接融资压力。
肖钢特别提及了在研究推进改革措施的时候始终要注意掌握好和统筹平衡好改革的力度和市场可承受的程度。这似乎隐含着IPO重启和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带来的市场冲击,需要监管层慎重考量。任何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其中也包括证监会正在推进的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这的确是一大挑战。
关键词:对外开放
四大措施:进一步扩大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研究机构对外开放的问题;进一步落实港澳台合作;推动中国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走向世界。
进展:今年要进一步落实好内地和港澳台合作上的特殊优惠政策。证监会正在积极推动一些双边贸易和投资的谈判,在引进外资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方面取得进展。
解读:为A股引来外资活水,是对外开放的首要目标。增加A股市场的新增资金来源,也有助于A股的企稳。近期市场波动大,走势偏弱,这也是证监会希望增加外援的考虑。
此前为了保障国内证券市场的稳定,对QFII的注册资金数额、财务状况、经营期限等指标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扩大QFII,证监会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明确QFII税收政策等问题,因此,也不排除会降低QFII准入门槛的可能。
不过,扩大QFII与RQFII的投资,能否启动蓝筹行情并不确定。来自QFII的信息显示:一向倡导价值投资,且偏好蓝筹股的QFII的投资取向在2014年已发生转变。他们更关注代表中国新经济的创业板块,反而对主板市场充满忧虑。
尚福林(银监会主席)
关键词:小微企业 三农 融资难
目标:坚持“两个不低于”,增加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
进展:作为监管层,银监会在市场供需上倾向小微企业贷款和“三农”贷款,实行“两个不低于”政策,即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
信息不对称也是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一道障碍。银监会正在积极推进建立信息平台,建立小微企业的信息平台,使银行可以比较方便地取得小微企业的经营信息。
解读:小微企业及农民的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老问题,尤其在眼下银行银根收紧,资金价格高涨的情况下,小微企业的融资更是雪上加霜。市场上,有很大比例的小微企业得不到银行的贷款,他们往往只能寻求民间借贷、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解决资金上的困难。
作为监管层,银监会早已意识到了小微企业和农民的融资问题,也在相关政策上更偏向小微企业和农民。但是,要在短期内扭转这一局面可能性较小。从银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讲话不难看出,监管的思路是结合了“量”和“面”。即采取加大银行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信贷资金投放,扩大贷款覆盖面。
毫无疑问,针对整个贷款大环境,通过银监会的调控,小微企业贷款难正逐步缓解,更多的企业能够在银行贷出资金。站在银行的立场,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的收益更高,在息差收窄的情况下,部分银行也愿意把资金投到利润更高的领域。
目前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不少银行都非常看好这个潜力市场。大部分银行都在做“批发贷款”、“供应链贷款”、“商圈贷款”等业务,将很多小微企业纳入其中。这也表明,资质较好的企业在金融创新中是能够解决贷款问题的,而且,银行和企业在这个领域的探索还将会有更多的机会。
项俊波(保监会主席)
关键词:巨灾保险 农业保险
目标:建立巨灾保险制度主抓三件事:制度设计、抓试点、推动立法。
进展:2013年在云南和深圳两地推出试点。其中,云南以房屋为保险标的,主要在楚雄地区,涉及50多万农户,而深圳是以人身为保险标的,政府救助、巨灾基金和商业保险三位一体,承保地震、台风、海峡等一般性巨灾及特殊性风险,覆盖深圳市每一个人口。
解读:从国际上看,巨灾保险赔款一般占到灾害损失的30%~40%,我国尚不足1%,每当巨灾来临,保险公司的捐款通常比赔款还要多。对于迟迟未能出台巨灾保险制度,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给出了三大原因,一是与商业保险不同,巨灾保险具有准公共产品特点,如果按照商业化运作,价高群众买不起,价低保险公司赔不起;二是国内保险市场仍不成熟,巨灾风险承保能力有限;三是国家现行的灾害管理体制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市场意识不强。
体制的转轨无疑是倒逼巨灾保险加快出台的重要推手。我国的经济环境、体制与西方国家不太一样,在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所取得的效果某种程度上比西方国家的巨灾保险制度更具优越性,但如今体制在转轨,用市场化手段化解大灾风险被越来越看重。
然而,体制的建立也成为目前巨灾保险全面推开的难点所在。怎么把巨灾保险制度纳入到国家综合减灾防灾体系中去是当前要解决的一个大课题,这需要保监会、发改委、财政部、民政部、地震局、气象局等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其在巨灾保险制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在整个制度框架建好之后承担一个什么角色的问题,应对巨灾以保险公司为主导的定位就目前市场成熟度来说是不可行的。
在实践方面,保险公司近两年也陆续推出一些可以应对大灾的保险产品,如一些家财险、农险产品等都有相应的附加险,可以保地震,但受到产品本身、投保意识等多重因素影响,覆盖面仍有限。
对于农业保险近两年的迅猛发展所产生的一些问题项俊波也毫不讳言。同时,项俊波也强调,下一步,扩大农险覆盖面、加强监管、积极落实农业保险条例、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将成为工作重点。
(责任编辑:洛熙)